当前高中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并且几乎都会带到校园来。但是,除了满足最基本的和家长通讯的需求,绝大多数学生手中的智能手机是用来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最主要的是刷QQ空间、玩游戏、看视频、定外卖和收快递。 而相对于手机带来的便捷,手机的危害却更显著,手机辐射会破坏人体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问题。而手机的危害还可能远不止这些! 手机是如何毁掉孩子的呢?不久之前,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公布了自己长达十年的研究结果,令人震惊。
10年后,调查结果如下:
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 一项测试表明,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要比成人多60%。近期,英国《每日邮报》更撰文指出,儿童用手机会造成记忆力衰退、睡眠紊乱等健康问题。英国华威大学的杰勒德·凯都博士警告说,手机辐射会破坏孩子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记忆力衰退、头痛、睡眠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智能手机影响孩子健康 智能手机伤害孩子视力,导致孩子失明或者伤害孩子颈椎,导致孩子颈椎变形的新闻屡见不鲜,这些伤害都是有形的,可以眼见为实的。另外,沉迷智能手机的孩子常常会对运动锻炼表现出消极态度,导致运动能力低下,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手机让孩子患上抑郁症 有专家表示,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越多,越喜欢宅在家里的人,患上抑郁症的几率就越高,经常玩手机的孩子患抑郁症的比例远高于一般孩子。 手机损伤脑神经 孩子的生理构造和生理形态与成人不同,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电设备产生的电磁波辐射对儿童神经系统的伤害远大于成人,过度接触电磁波辐射对儿童健康状况和认知力会产生一定影响。 手机耽误孩子学习 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悦的信息,对知识学习感到鼓噪乏味,学习成绩下降,受到指责后更需要在手机网络里找到慰藉,形成恶性循环之后,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 整天沉迷于手机世界里,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必然下滑。 容易导致睡眠障碍 可能大家都知道,孩子频繁使用智能手机会引起视力下降。但更可怕的是会引起睡眠问题。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健康机构,做出了一项调查,手机光线比日常灯光对孩子睡眠的影响,把十位孩子分别进入两个房间,一个房子的孩子们在看电视后睡觉,用了28分钟内睡着;而另一个房间玩智能手机后的孩子,普遍在39分钟之后睡着。当然我们也不建议孩子在睡觉前看电视哦。 那么对于家长来说,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防止孩子过度沉迷手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合理使用手机?1-3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 主要原因有二: (1) 幼儿的视网膜要到12岁才能发育完善,在此之前都应该尽量少接触手机类电子产品。 (2) 两三岁接触电子产品(手机游戏/电视)越多的小朋友,在七八岁发生注意力障碍(比如多动症)的可能性也越大。 正确做法: (1) 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多与孩子互动、主动更新孩子的玩具等。 (2) 父母手机中拒绝下载任何游戏,以防孩子因游戏上瘾而索要手机玩。 (3) 如果孩子对手机好奇,可向孩子示范打电话、发语音、拍照片等,建立孩子对手机用途的正确认知。 3-6岁:尽量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游戏 不少父母为了图一时清净,偶尔会把孩子丢给手机游戏“照看”。但3-6岁的孩子还小,自控力不足,一旦接触游戏,极易上瘾。 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适当接触手机,如让孩子明白手机可拨打电话、可与人聊天、视频等基本用途,但一定要远离手机游戏。 正确的做法: (1) 父母家人手机去娱乐化,即删除游戏、音乐、视频等各类会吸引孩子的APP。即便孩子想要玩手机,除了翻翻相册、拍拍照,也不会觉得有趣,自然不会一直缠着父母要手机玩。 (2) 积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多与孩子共读儿童绘本(绘本的颜色和故事性,对孩子吸引力也比较大,只要孩子爱上阅读,基本不会想着要玩手机了。) (3)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历,多带孩子外出体验大自然,鼓励孩子多结交朋友。 7-12岁:针对手机问题不宜强势打压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进入了心理叛逆期的第二阶段,即儿童叛逆期。 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会变得固执又脾气暴躁,有时讲起来道理来,怼得爸妈都无语。 面对孩子沉迷手机,很多父母常用的方式是: 一用父母身份强压(我说了不许玩就是不许玩/再玩就没饭吃了/再玩就揍你);二是用亲子关系威胁(再玩就不要你了/再玩就不喜欢你了)。 这两种方法,弊大于利。长此以往,不仅会严重破坏亲子关系,还会加重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沉迷。 正确做法: (1) 与孩子协商规定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若违反,可以承担家务为责罚手段。 (2) 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动机,目标是“孩子停止玩手机游戏”,而不是“孩子乖乖地停止手机游戏”。允许孩子出现顶嘴、哭闹等不满情绪。 (3) 家长要试着理解孩子的感受和立场,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不要说“现在立刻去做作业”,而是说“我知道这个游戏很好玩,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我看着你玩儿完这一局,然后你就去做作业,可以吗?” 12-18岁:适当干预,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前奏,思想认知水平较高,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父母应坚持适当干预、合理利用。直接没收或生气吼骂、甚至是暴打一顿,都是治标不治根的做法。 手机就像一把双刃剑,能伤害孩子,但也能帮助孩子,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正确做法: (1) 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给予孩子一定的个人空间。很多青少年沉迷手机,是因为对性的好奇,父母可试探询问并委婉教育。如通过微信、QQ或邮件的方式,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性知识等。 (2) 有了沟通和信任后,与孩子一起协商制定玩手机的规则,如是否可以带去学校玩、什么时候可以玩手机、一次可以玩多久、如果超时会有怎样的惩罚等。 (3) 正确看待孩子使用手机,引导孩子合理利用手机的正面效应,如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更方便、手机搜索学习信息等。 给中学生的9条建议不带手机或带老人机上学,不接受任何理由的反驳 “我要查单词!”“你可以用电子词典(没有游戏和小说那种)。” “我要看时间!”“你可以带手表。” “我要刷题!”“怎么?学校的题目还不够多?” “我要跟家里人联系!”“老人机帮到你~” “我要查时政热点,查单词、刷题...........” “好吧,我让你带,不过~请自觉的上交老师,跟老师约定每天一个时间段查看你要查的所有内容,用完放到老师那儿,要回家了再拿回来。” 关闭微信和QQ的新消息提醒 相信我,微信和QQ的即时消息大多都是闲聊或者不需要立即回复的信息。如果真有谁有重要的事情找你,他们一定会打电话的或者通过老师联系你的! 打开群的消息免打扰功能 很多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群,有的群十分活跃,每天消息不断,还不时有土豪发红包。 不断查看群消息,抢个几毛几分的红包却是会严重影响我们学习的专注度的。所以建议大家:对你所拥有的群进行一次精简整理,退出无意义纯闲聊的群,将幸存的群打开消息免打扰。学习时间可以直接关闭微信或QQ。 取消朋友圈照片更新提醒 很多人打开微信看见朋友圈有更新的小红点,都会抑制不住地非要点开来查看一番,生怕错过了什么大事,跟不上朋友们的节奏。 但当你习惯不看朋友圈之后你会发现:其实你错过的都是无关紧要的消息,人与人之间,彼此眼神的交流,面对面地分享日常的喜乐,不比在朋友圈的点赞更能增进感情么? 降低更新朋友圈的频率 克制自己发朋友圈,求点赞的心理。 幸福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感受,喜怒哀乐都可以直接地与身边人分享,并不需要通过刻意的“晒”来刷存在感,也不用依靠别人的认同获得自我满足。 卸载手机游戏及娱乐APP 再次提醒一下,你是学生,学习是第一要务,不要沉迷游戏了。 清理手机里的电子书 看时政新闻是一种很好的了解社会、积累作文素材的方式,但是如果你只是沉迷于各种娱乐性质的虚构类小说,那就劝你不要看手机了。 在需要专注的时间打开手机免打扰功能 在需要专注学习的时间里,建议大家给自己断网,手机也要打开免打扰功能(可将几个重要电话列入白名单)。 早起和睡前不要碰手机 睡前和早上醒来,是我们的手机依赖症最容易病发的时段,所以在这里我想提醒大家:在这两个时段,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我们可以培养在睡前看一会书的习惯,建议大家休息时间好好休息,才能获得高质量的睡眠。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山西高考报考咨询微信公众号,ID:shanxigaokaobaoka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