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企业新闻网,欢迎您!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网站关键词: 湖北企业新闻网

问津书院怀古

来源:时间:2022-08-30 15:37:08 阅读:-

6月12日,朝雨初歇,垂天之云舒卷碧空,沁芳之气醉人心扉,开车绘入这如诗如梦的绝美画卷中,我携家人一同前往新洲区被誉为中国最古老大学的——问津书院。

穿过汉施公路,驶过问津大道,一路上新建的楼房栉次邻比,宽阔的柏油路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社会主义新农村处处显露出生机勃勃、欣欣尚荣的景象,没多久,孔子河畔那一座由青石搭建,灰瓦白墙、飞檐斗拱的宫殿式建筑群便映入眼帘,古朴庄重的仪门门楣上镌刻着“问津书院”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问津书院始建于西安淮南王刘安时期,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因《论语》中记载孔子弘道于楚,使弟子问津于隐者这段典故而得名。该书院为历代知识分子追思先贤,弘扬儒学、传道受业之所,同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白鹿洞书院等齐名,是孕育元、明、清三朝鄂东文人的摇篮,故被称为中国最古老“大学”。

穿仪门而入,沿中轴线拾阶而上依次为仪门、讲堂、大成正殿,取下庙上学、知信相融之意;主体建筑两侧对称为东西两庑,设有仲子祠、隐士祠、文公祠、诸儒祠等敬奉儒家先贤之处。殿堂祀馆之内雕梁画栋,漆柱支户;院落亭台之侧朱栏曲槛、翠竹连天;书院面积虽不大,但庄重典雅,美轮美奂。

我们伫立于于孔子塑像之前,徜徉于亭台楼宇之间,那一尊尊儒家贤者的雕塑,一块块青草掩映的石碑,一幅幅记载孔子生平的画卷,似乎都在循循善诱向世人传递着孔子的智慧与思想,引得鸟雀收翅止鸣而静听,草木迎风玉立而含笑。孔子当年来到河边,使子路向长沮、桀溺两位隐士求问渡口,但当两位隐者得知是孔子时,不仅没有回答,反而却对子路说,天下纷乱如洪水涛涛,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与其跟随孔子这样避人而为,不如跟随我们一样避世而居。孔子听后非常失望,说出了那句著名的“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遥想至此,我感慨万千。孔子看似问津,实则问道,在那个礼崩乐坏、人心不古的年代,是像长、桀这类隐者一样不问世事,自得清闲;还是像夫子一样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摩顶放踵实践信念呢?不仅夫子给予了明确的回答,历史也给予了明确的回答。千百年来,问津书院几经战火焚毁,但其身虽灭,所代表的文脉及民族精神却代代相传。不论是西汉刘安的首创孔庙、立碑讲学,还是唐朝杜牧的开坛扩建、宣文崇德;不论是元代龙仁夫的撤庙立院、授业于民间;还是明代王守仁的重修庙院,播道于四方,问津书院一直如同民族脊梁般涅槃永驻、屹立不倒。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及教育传播也日趋重视起来。随着2015年大修工程的完成,这座承载千年文脉的书院再度重生于民国的战火之中,成为弘扬问津文化、承载儒家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阵地。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财富迅速积累的同时,国民在思想认识、价值判断和道德观念上却出现了滑坡倾向,长久以来受西方文化侵蚀和影响,形成了一批打着自由旗号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信奉弱肉强食的精英主义者,消极麻木的“躺平主义”者。从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消费陷阱、欺诈造假问题到近日网上热炒的唐山殴打女子事件,深刻反映出解决好国民思想价值这一“总开关”问题的必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时间窗口,如何立足当下、抓住机遇,掌舵引航找到民族发展的“渡口”,带领全国人民行稳致远抵达光明彼岸。回答这一时代之问,我以为应当加强思想武装,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答案。

“渡”时代之“津”,一要以爱谋忠,厚植爱国情怀。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是“仁爱”,主张“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将对亲人的血缘之爱拓展为对他人的普遍之爱,孔子有教无类思想正是这一仁爱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爱的感召和影响下,人们才能同甘共苦,在幸福时分享喜悦,在困苦时相濡以沫,建立其自己同他人深层次联系和情感纽带,博爱不仅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催化剂”,更是构建国家认同的“连心锁”,中华民族每逢危难关头都有志士仁人挽狂澜于既倒,为民族存亡复兴殚精竭虑,流血牺牲,正源于那份真挚的仁爱之心和由此产生的厚重家国情怀。当代中国要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同儒家传统文化相结合,注重对国民情感的激发和仁爱之心的培育,通过邻里守望相助、社区义务奉献培育“爱人”文化,将“亲亲”对象由血缘亲族扩展为一般公民;通过推崇道德模范、宣扬劳模英烈培育爱国情怀,将“尊尊”内涵由君尊臣卑升华为对那些精忠报国、服务社会的人的推崇。努力营造见贤思齐、择善而从良好氛围,不断用爱去浇灌每个人心中都具有的那颗仁爱种子,促使其生根萌发,由爱生信,由信生忠,强化对事业、集体、国家乃至信仰的忠诚,成长为支撑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

二要以责励志,强化大国担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一贯倡导不断修炼和提升自我,积极入世承担起为天下赴汤蹈火的责任。孔子本为鲁国大司寇,摄相事,他为了恢复礼乐文化,放弃高官厚禄周游列国,一路上颠沛流离经历许多危难波折,穷乎陈蔡之间,讽于问津之畔,几亡于匡人之困,“累累若丧家之狗”,正因为有着文脉传承之重担系于己身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够历经坎坷却始终不改其志。在儒家思想影响下,往圣先贤们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之责,践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志,才使得中华民族在灿若星海的人类文明中始终占据一席之地。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强大的国家需要由强大的国民来匹配、支撑和服务,国家的强大也只有落脚到每一个人才能积蓄持久的生机和活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儿女唯有将大国民意识同儒家“人皆可以为尧舜”的自强自立精神融合同构,用荣誉感、价值感、使命感激发大国公民应有的责任和担当,立民族复兴之大志,树天下大同之宏愿,才能摆脱蝇营狗苟的人生,放弃安逸躺平的生活,抵制纸醉金迷的诱惑,定下志存高远的奋斗目标,激发蓬勃无尽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矢志不渝、努力奋斗!

三要以诚破执,倡导天人合一。问津典故中长沮、桀溺同孔子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折射出高低立判的格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避世选择固然可乐得清闲,但天下苍生的疾苦,乱世伶仃的伤痛又何以消除?若人皆隐居于山林而不问世事,人类面临的问题又当如何解决?正如夫子所言,“鸟兽不可与同群”,鸟兽因只争当下个体之利而停止进化,而人类正因为具备了“仰望星空的慧眼”和感同身受的共情能力,才能演化出理性和认知,用一种长远的、系统的、包容的视角审视人生价值。“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从古至今放下小我,追求大我的奉献精神为历代儒家所倡导,构成了中华民族鲜明的民族符号。当前,一些人为了蝇头小利争得面红耳赤,反目成仇;一些人因为别人过的比自己好,权力比自己大就心生嫉妒,坐卧不安;一些人拈轻怕重,处处算计,生怕自己吃了一点亏被人嘲笑,究其原因,正因为执着于小我才会滋生无尽的烦恼。诚然,作为一种存在物,人类维护自身利益本无可厚非,但若执着于当下的、局限的利益就会画地为牢、作茧自缚,在固定的时空维度内裹足不前。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强调要通过强化权利意志实现自我的提升和超越;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也指出人作为“此在”必须通过自我生成、显现、结合来把握“存在”本身。儒家在《论语子罕》中也高度概述了孔子“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核心观念,主张凡事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以绝对的观念看待事物变化,圆融周到地为人处世。可见,东西方哲学思想都揭示了为人应当海纳百川、包容万象,立于天地之间,吐纳天地之气,才能实现不断发展进化。因此,华夏子孙应当秉持儒家天人合一思想,诚心诚意去践行君子之道,养浩然正气,育天下情怀,将衡量利弊得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天道运行的规律上而非个人成败上,才能将小我融入和消解于大我之中,打破对个人思想、认识和观念的执着,用“空杯”心态净化心灵获得幸福,成全真正的大我。

我们怀着崇敬之情信步走出问津书院,雨后的阳光更加和煦灿烂,映照在洼地积水中的书院倒影显得更加雄伟,沿着笔直石砖路来到孔叹桥边,我仿佛看到孔子那伟岸的身姿正昂然立于桥上,望着那清澈见底的涓涓孔子河水顺流而下,带走历史的尘土,心中不禁肃然:“逝者如斯夫,请夫子放心,今日中华文明之舟,就交由我辈来渡!”(陈思、范纯霞)


推荐阅读:叶紫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