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企业新闻网,欢迎您!

帮助中心 广告联系

网站关键词: 湖北企业新闻网

莫问收获 但问耕耘——读曾国藩传有感

来源:时间:2023-03-08 11:12:08 阅读:-

“立德”、“立功”、“立言”,是古代人生三大成就,也是人生在世不足百年矢志追求的终极目标,能成就其一二者已是凤毛麟角,如果三者尽立,则可流芳百世,被世人视作“圣人”。历史上做到的只有“两个半人”,孔子、王阳明各居其一,最后半个席位由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的曾国藩所享,后人评价他“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出自曾国藩的人生信条“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原文“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他最钦佩的老师——晚清理学大师唐鉴所赠,曾国藩曾在日记中说过“听之,昭然若发蒙也。”可见这位老师对曾国藩的影响是很大的。

纵览历史上那些名垂青史拜相入阁的王佐之才,好像无一不是个人天赋异禀,并且家庭财力雄厚或者背景强大的天之骄子,即便世卿世袭、察举、征辟、九品中正制这些“幕后操作性”较强的人才选拔制度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广大学子满心欢喜地迎来了相对公平客观的科举制,但对于偏居湖南乡下荷叶塘,五六百年没有出一个秀才的曾家而言,求学入仕之路仍显得尤为艰难。看惯了一考即中且状元及第的故事后,再看七次童试,三次会试经历的曾国藩时,感觉似乎资质平庸了一些。

曾国藩自知天赋不够,但贵在坚持,一如后来左宗棠在评价其平叛太平天国起义时说的那样“虽屡战屡败,但仍能屡败屡战”。从他高中进士入职翰林院到两江总督直至离世,数十年间,哪怕中途行军打仗,亦能保持每日冥想,日课十二条,临帖一篇。曾国藩曾在劝弟谨记进德修业的家书中说到:“其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还说“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面对屡次科举不中而暗自烦恼的弟弟,曾国藩劝诫其“凡遇牢骚预发之际,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

很多人研究曾国藩,是因为曾国藩的出身、成长经历和历史上达到的成就,让普通人觉得有了可以追赶先贤或者实现人生阶层跨越的可行途径。很多人评价曾国藩,主要集中于天赋平庸、工作呆板,愚忠胆小,体现在多次应试不中,不懂变通,得罪同僚,手握优势兵力却“结硬寨、打呆仗”,权倾朝野却自断双臂,但这背后是其数十年如一日的谨小慎微,多年宦海浮沉中综合出来的最合适选择,他说“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事实也是如此。曾国藩仕途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地方而非内阁,因此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团练和与之相关的工作,他向清廷推荐、提拔的诸如左宗棠、李鸿章等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曾国藩从传统礼制教育中成长起来,无论是组建湘军,尊崇儒学,还是资助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局等,其核心都是忠君保皇权,具有历史的局限性,但他做事做学问都是咬定目标不放松,一步一个脚印,靠着“咬碎牙齿和血吞”的耕耘,收获了在风雨飘摇中扶清廷欲坠之势的人臣功绩,延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揭开了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序幕。(武汉市江夏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杨媛)


推荐阅读:叶紫